昨天,我才在癮科技上看到這麼一篇文章: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http://chinese.engadget.com/2010/05/02/3-5-floppy-disk-goodbye/
3.5吋磁碟,再見了!
由 Stone IP 於 2 days 之前發表

不講不知道,原來 SONY 還一直生產在 3.5吋磁碟(畢竟是原發明人...),而且去年在日本還銷售了 1,200萬張,擁有 70% 的市場佔有率。不過,3.5吋磁碟始終上世紀的產品,來到今天己經是明日黃花,試問日常生活中,有多少人利用 3.5" 磁碟來儲存資料呢?當一個磁碟機只是 HKD$10,而 2GB USB記憶卡也只是 HKD$20 的時候,1.44MB 除了保存、記念 及偶而在一些古老電腦外回味外,用途己經不大。

因此,SONY 日前宣佈其將停止 3.5吋磁碟在日本本土的銷售,並於明年三月正式停產,結束有關業務。隨著最後一家大型電腦公司停止生產 3.5吋磁碟,未來 3.5吋磁碟也將在市場上消失。再見了,3.5吋磁碟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唉呀,很久以前買的整盒軟碟片,想說終於可以下定決心扔了。
但是今天看電視又看到這樣一篇新聞: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5/5576233.shtml
3.5吋磁片報稅 國稅局落伍了
 
【聯合報╱記者何炯榮、曾增勳、簡慧珍、徐如宜/連線報導】 2010.05.04 05:01 am
 
 
國稅局推動e化報稅,但納稅人申請調所得資料,國稅局仍用「骨董」的三點五吋磁片下載資料,電腦根本無法讀取。
記者何炯榮/攝影
所得稅昨天開始申報,民眾向國稅局申請個人和全家所得資料,國稅局提供下載資料的磁片,竟是很多電腦已沒辦法讀取的三點五吋「骨董」級磁片,民眾質疑國稅局「太落伍了」。

北區國稅局今年花近三百萬,採購五十四萬多片三點五吋磁片,提供報稅資料。針對許多個人電腦已沒三點五磁片槽,國稅局副局長王玠琛說:「我也碰到這個問題,也知道納稅人困擾」。

高雄市國稅局昨天申請查調所得案件有一萬七千多件,超過一萬五千件是以三點五磁片存取。

有的民眾拿到三點五吋磁片,愣了一下,納悶「這東西還存在嗎?不是八百年前就沒用了!」針對這個問題,高雄市國稅局表示,現場設置了電腦DIY區,民眾只要攜帶隨身碟,就可自行把磁片中的資料轉換到隨身碟內。

彰化市江姓女子表示,國稅局去年就提供三點五磁片,因個人電腦早就沒有讀取的磁片槽,「拿回家派不上用場」,只好用手填所得資料,「我去年就向國稅局反映」,沒想到今年還是一樣,「國稅局太落伍了,應該跟上三C潮流」。

王玠琛表示,三點五磁片成本與光碟片差不多,但怕光碟壓縮作業速度慢,報稅排長龍,時間久了會引起民怨,所以還是繼續採用三點五磁片。

王玠琛表示,國稅局也清楚使用三點五磁片「是落伍的做法」,五區國稅局將在今年報稅後召開會議,考慮廢除三點五磁片,改用光碟片,但最後還是要由財政部定調。

他表示,目前為解決納稅人使用三點五磁片的困擾,若納稅人電腦沒有三點五磁片槽,需要改以USB處理,該局和各分局人員會馬上服務協助轉檔。

【2010/05/04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哇,真是太驚訝了。

3.5軟碟片便宜又好拿,僅有1.44MB的容量存個報稅資料,正是再適合不過了。只是,拿到的人要怎麼讀取它呢?

問題在軟碟機,那個總是在我的電腦裡占著"A:\"盤符,跑起來嘰嘰嘎嘎的東西,不知不覺間已經消失了。現在要買部筆電甚或桌電有內裝軟碟機的,似乎不好找(也沒有人要找吧XD)。如果你現在給我一片3.5吋軟碟,我還不知道該怎麼看呢。

很久以前電腦課在3.5吋磁碟片上寫上名字交作業的日子,隨著發現好多東西都得切切才塞得進去而結束了。1.44MB(=1474.56 KB)這個容量能擠進什麼?十張DC照片,一百個小WORD檔吧,看了看我發現它甚至裝不下我手機裡最小的一首MP3音樂,它是普普的128kbps,,檔案大小1.72MB,只有1分52秒。最後唯一的用途是拿來做開機磁片,但連這個也開始不管用了。

資訊科技如此進步,剛開始發現,書櫃裡巨大泛黃磨損的百科全書,可以輕鬆塞在幾片光碟裡,自己動手,大落的書面可以變成薄薄一片好放的軟碟,還記得當時的感覺嗎?似乎資料化成0101的二進位碼後就獲得永生,而我們的生活思考與夢想將逃出破敗的命運長久流傳下去。不過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,燒錄出的光碟片通常不到五年就出問題了,塗料剝落光線曝曬不會讓資料發黃褪色而會永遠消失;軟式磁碟不注意就悄悄的發霉,來個磁場一切就消失了;硬碟讀讀寫寫莫名其妙就壞軌了。但更容易忽略的是,到那個時候還有軟硬體配合讀得出珍貴的資料嗎?電腦發明初期的傳統磁帶可以保持三十到百年,可是讀取磁帶的機器除了少數古老機構以外早就消失了,以前覺得很大的80GBIDE硬碟去買轉接線還挑不到幾個牌子,同樣的狀況輪到軟碟機上了。也許我們用現代最新的存儲設備做成時光膠囊,留下給數百年以後子孫看的訊息,時間到了以後,從定溫定濕度無菌高級安全保管箱理拿出來的東西讓他們目瞪口呆,好不容易從資訊博物館中借來讀取機,因為設備老舊試了很多次才把檔案還原,最終發現開啟這個檔案格式的軟體,早就十年前從任何一個人的電腦中消失了,就算找到也與設備不能相容。

再見了,3.5吋軟碟片。國稅局其實沒那麼笨,據說如果需要,那旁邊有電腦USB接孔可以給你插上隨身碟轉移資料,只是我總覺得這舉動很刺激-想想,官方的隨身碟病毒收集站欸!哪家防毒軟體公司真該去那幾台電腦裝個軟體收集所有病毒資料,鐵定很齊。

今天報稅時職員還努力的在發送磁片,我想我得好好想想剩下那些片子該如何廢物利用了。也許垃圾車可以加開一個軟碟片回收,看能不能好好利用下。哪天忽然想懷念下古早生活時,就去國稅局要一片好啦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軟碟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8%BD%AF%E7%9B%98

本文介紹的是屬電腦硬體的軟碟。關於名叫「軟碟」的公司和組織,詳見「軟碟 (公司)」。
軟碟
8寸、5¼寸及3½寸軟碟
研發日期 1969年(8寸)
1976年(5¼寸)
1984年(3½寸)
研發者 IBM的David Noble
連接介面 連接至控制器透過:
接線
 

軟碟(Floppy Disk 簡稱:FD)是個人電腦設備中,最早使用的及可移動儲存媒體。第一隻軟碟是由IBM於1971年開發,這種直徑8吋寸的軟碟隨著硬體加工技術的發展,蘋果1984年在Mac機採用5.25吋軟碟,容量不足1MB。後來,由日本新力的3.5吋軟碟容量有1.44MB所取代,這種軟碟80至90年代盛行,直至2000年代,3.5英寸軟碟仍是電腦普及設備之一。[1]


發展
 
3.5英寸的1.44MB軟碟曾盛行二十多年
8寸、5¼寸及3½寸軟碟機(Floppy Disk Drives )1981年,日本新力公司首次推出3.5吋軟碟,隨著硬體加工技術的發展,軟碟尺寸漸漸減小,容量漸漸增加。軟碟直至2000年代電腦必備設備之一,因為把它製作成電腦啟動碟以及更新BIOS時需要用到。但是由於軟碟讀取方式的侷限,磁頭在讀寫磁片資料時必須接觸碟片,而不是像硬碟那樣懸空讀寫,因此軟碟已經難以滿足大量,高速的資料儲存,而且軟碟的儲存穩定性也較差,一張正常的軟碟,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,如受熱、受潮、多次讀寫,均使之壽命減少。後來雖然有很多升級產品如zip Drive、SuperDisk及Jaz Drive等,但是都難以同時解決相容性和速度容量兩者直接的矛盾。隨著CD-ROM光碟、USB隨身碟、行動硬碟等移動儲存介面的應用,而5.25英寸及8英寸的軟碟已極為罕見,3.5英寸的軟碟使用也漸被淘汰。

盛行
3.5吋軟碟在80至90年代曾盛極一時,1996年時全球有多達50億隻軟碟正在使用。直到CD-ROM、USB手指出現後,軟碟銷量逐漸下滑。

淘汰
1998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Mac,是第一台捨棄磁碟機的電腦,戴爾2003年推出的Dimension台式機也放棄了軟盤支援,如今消費者所購買的新電腦中,已極少安裝磁碟機。 2007年2月,歐洲最大的電腦零售連鎖店PCWorld宣佈停止銷售軟碟機和軟碟。2009年9月,索尼公司宣佈,公司已經於今年上半年內全面停產3.5吋軟碟機產品,預計在今年年內就會清空庫存,徹底結束該市場。不過索尼同時也宣佈,軟碟機產品線停產後,公司仍將保留軟碟產品線,繼續進行製造和銷售。

2010年4月,索尼公司宣佈;由於DVD及USB隨身碟等大容量儲存設備普及造成軟式軟碟需求急劇下滑,於2011年3月停產3.5寸軟盤,日本絕大多數廠家,都已經停產3.5吋軟式軟碟,軟式磁碟機也幾乎已經停產[2]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acnae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